您怎么看田径赛场上的“人种决定论”?苏炳添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8月1日晚,中国男子100米短跑选手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以半决赛9.83秒、决赛9.98秒的优异成绩创造历史。其中,9.83秒不仅创造了亚洲新纪录,还超越了所有白人运动员。他也成为首位
8月1日晚,中国男子100米短跑选手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以半决赛9.83秒、决赛9.98秒的优异成绩创造历史。其中,9.83秒不仅创造了亚洲新纪录,还超越了所有白人运动员。他也成为首位进入奥运会100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打破了对100米比赛的“民族论”偏见。
资料图:《亚洲传单》苏炳添上第一堂课,耐心讲解出发点。暨南大学供图
“我们是东西方体育交流的最大赢家。”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苏炳添在接受中新社《东西方问》专访时表示,中国男子短跑是近几年的事。成为世界一流的不断进步和成功,与中国田径运动“走出去,请进来”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科学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的实践密不可分。
采访笔录摘要如下:
“民族决定论”可以关闭
中新社记者:你如何看待田径运动中的“种族决定论”?
苏炳添:所谓的“民族决定论”流传已久,我认为是时候打破它了。虽然不同种族会有些许差别,但我觉得问题真的没有那么大。这些差距可以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工作来弥补。比如在百米短跑项目中,一直有“亚洲人跑不掉10秒”的说法。其实我觉得不是我们做不到,只是我们的训练理念有些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我们跑了 9.83 秒的时间,这是打破“种族决定论”的最好证明。
中新社记者:当你站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赛道上时,很多人都觉得你是89年前接过刘长春的“接力棒”,完成了中国人甚至亚洲人。黄种人的一次重要飞跃。您如何看待此次飞跃背后的集团意义?
苏炳添:刘长春开创了中国短跑参加奥运会的先河。他就像我们最伟大的前辈之一,给我们指导,告诉我们我们真的可以参加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后,我曾说过:“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完成了前辈的托付。”
当然,在刘长春之后,也有人参加了奥运会不断,这也帮助了我们。了基。基础。因为每一位运动员的参与,他们的经验、技能等都会为这个项目留下“遗产”。正如我们不断探索和学习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一样。通过充分利用所学,我取得了 9.83 秒的成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型。相信这个模式会为未来的下一批运动员留下良好的“遗产”。
对于我们短跑运动员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非常希望未来,年轻的运动员能够在我们目前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攀登。这次我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了第六名。我真的希望他们将来能获得第三名、第二名甚至第一名。
科学培养是突破的关键
中新社记者:您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您认为人才的作用更重要吗?还是科学?培训的作用更大吗?
苏炳添:目前我认为科学训练的作用更大。因为像我这样达到国家水平的运动员的天赋可能早就被定义了,但是未来如何重新挖掘他们的潜力,可能还要依靠国际融合、技术援助、医疗保障等一系列因素。 .
所谓科学训练观,是指符合特殊运动能力发展规律、人体生理机能状态变化规律和运动员个体特点的训练观。科学培训注重质量。我们以前的训练方法是刻苦练,多练,不断加大专项训练的强度,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后来,我们意识到,跑得更快并不需要多练习。科学训练强调在训练过程中技巧的运用,要求技术动作到位,不一定跑得太多,让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保留更多的体力。身体也可以更快地恢复。
中新社记者:能否谈谈您自己的经历,比如您接受外籍教练或海外培训的经历?
苏炳添: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一些最新概念。刚出国的时候,外国教练让我做一些技术动作。我觉得很奇怪。我觉得我不会跑得很快,也不会像这样移动。但经过这么多年的了解,他们发现自己是对的。其实有些事情真的需要自己去理解和体验,只是当时的我还没有那么高,后来慢慢对跑步有了更深的理解,才明白为什么以前起步很快,却做不到不要在后场做。百米赛跑不是一口气冲上顶峰的。它在运行过程中一定要有节奏分布,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于是,在2014年底,我选择了改变自己的起步方式,获得了新的节奏。
Randy Huntington 是典型的“科学研究教练”。 2017年11月,在与兰迪教练合作之初,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照“冠军模式”,结合我的身体和技术问题,对我的身体和技术状况进行全面诊断和分析,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经过一年多的针对性训练,我在技术参数和身体素质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是我突破的关键。
文章来源:《田径》 网址: http://www.tjzzs.cn/zonghexinwen/2021/0823/1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