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在高校田径训练的实践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选题依据随着“体教结合”这种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新举措在高校的推广,催生了我院田径训练模式的重新构建。由普通高考大学生运动员组成的阜阳师范学院田径训
1、选题依据
随着“体教结合”这种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新举措在高校的推广,催生了我院田径训练模式的重新构建。由普通高考大学生运动员组成的阜阳师范学院田径训练队,是一支对零基础运动员进行训练的团队,面临着如何依靠我院现有基础理论教研室中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能训练学、运动保健学、体质评价与测量、运动心理学、运动员损伤与康复学科专业教师与田径训练教练员间,构建一支多学科、多领域、多渠道的训练团队,成为我院扎根本校基础,发挥团队优势,突破原有“单兵作战”训练模式要解决好的一个难题和重点问题。我院现有运动生理和心理训练监控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和体能检测实验室、运动保健和康复实验室、运动解剖和动作技能监测实验室、体质健康评定实验室和体能训练基地等相关的8个实验室(基地)。同时我院有一个设备齐全的体育馆和三个标准的田径场地能够满足全天候的田径运动训练、监测与康复理疗,能完全满足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所需的场馆与设备需求。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现有基础教研室师资的专业优势与教练员密切配合,提高训练队运动训练的实效性,合作开展科学训练和技术诊断,依靠科技力量提高训练的科学程度,构建适应基层高校训练实践的、行之有效的复合型训练团队的训练模式,为高校“体教结合”新举措在基层院系的实施,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实践经验。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阜阳师范学院田径训练队110米栏运动员的训练实践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复合型训练团队结构、分工和管理模式进行梳理,为构建我院田径训练团队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建立我院特色的复合型训练团队理清框架结构。
2.2.2、通过归纳和辩证分析,提出高校田径训练队建设中复合型训练团队模式建议。
2.2.3、通过个案研究,对我院田径训练队复合型训练模式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寻求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3、结果与分析
3.1、构建高校复合型训练团队的人员配备模式(如图1)
高校复合型田径训练团队的构建,重中之重就是要在人员配备和分工合作上下功夫。具体来讲,人员主要包括教练员团队主要是负责四个队伍的教练员组成,分别进行基础素质训练、专项素质训练、核心体能训练和专项技术等训练;科研人员团队主要由从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能训练学、运动心理学和体质评价与测量的教学和实验人员组成,主要对各个阶段学生训练的情况进行监控和指导;医务人员团队是由运动保健学和运动员损伤与康复的专业教师组成,主要对运动员进行准备活动和恢复、放松,损伤和康复的监测、诊断和治疗。
图1 高校复合型训练团队合作模式图
(资料来源于:李卫.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
3.2、团队运行方式为合作模式的实践流程
科学训练通过以下4步实现一个发展周期:(1)以科学理论、方法等为支撑,对运动训练实施科学诊断,形成理想目标与模型;(2)训练实施者运用科学理论、技术、方法等组织、控制运动训练过程,形成实践结果;(3)分析结果与理想目标的差距,并对差距进行科学诊断,对理论、方法等进行必要修正;(4)诊断结果反馈给训练实施者,对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控制等因素进行必要调整。
3.2.1、选拔运动员进行初始诊断
众所周知,一般跨栏运动员要求身材颀长,体重适中,下肢长与身高比大,大腿长与小腿长比小等,因为当今跨栏运动员有着力量大,身材高,平跑速度快,过栏技术像跑栏方向发展,对比刘翔等国际优秀运动员的身体数据可发现身高188cm,体重72kg的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学生张*十分符合选材条件(具体见表1)。
表1 运动员张*与刘翔身体条件对比数据表张* 刘翔身高 188cm 189
体重 73kg 87kg腿长 110cm 105cm
参训初期,训练团队对运动员身体条件和身体机能基础数据的获得是训练的基础,因为跨栏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径赛项目,没有系统的训练就没有骄人的成绩;不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就没有完美的训练计划,对于这位运动员来说,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好,而且胆大肯吃苦,身体条件十分符合跨栏这个项目,但是有着力量薄弱,训练时间短,无跨栏技术基础等问题,成为今后进行日常训练的基础依据和重点之处。(张*身体素质具体基础数据见表2)
表2 张*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素质测试基础数据表项目 成绩 项目 负荷量 次数30米 4秒20 300米 44秒 60 100米 11秒30 深蹲 70Kg 5 150米 18秒47 半蹲 140Kg 8 200米 25秒10 1/4蹲 160Kg 5
3.2.2、主教练对日常训练的监控和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
根据训练周期的安排,本周期训练共4个月时间,划分为4个训练小周期分为基础训练期,专项体能和技术储备期,赛前调整期和比赛期。
3.2.2.1、基础训练期主要进行体能训练,由主教练根据主教练和科研团队对该运动员体能需求安排针对性强化速度耐力的专项化训练。
110米栏首先需要速度的训练,百米和跨栏不同,短跑需要上体前倾,后蹬脚较小,从而加大步长提高成绩,但是跨栏不同,这样会使重心降低,但是过栏的时候要求提高身体重心,低重心会造成过栏有较大的起伏,从而影响成绩,所以短跑和跨栏的训练方法上是不同的。提高速度就需要增加相应的力量,需要大量的力量练习,跨栏跑需要快速力量和速度耐力的训练,完成力量训练的动作时都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来完成,因为110米栏具有距离短、时间短、高强度和高速度的特点,在110米栏跑的过程中,运动员要完成由十次栏间跑向跨栏步的转换,又要完成十次跨栏步向栏间跑的过渡,这些特点都要求运动员具有高水平的动作速度,速度和速度耐力方面采用60-80m,150m,200m,300m,400m间歇跑等,由于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低,所以更需要注重的是后半程和冲刺阶段,一般训练多注重200米、60米等训练,比赛中出现前半程速度发挥较好,后半程速度下降明显的现象,所以在训练中除短距离训练外,更需要300-400米这样的高速度、高强度训练,以实现在后程栏的乳酸供能的需要。(具体安排见表3)
表3 针对性速度耐力训练安排示例表项目 时间要求 次数 间隔时间 即刻HL 3分钟HL 150米 18-20秒 3 2-3分
200米 27-29秒 3 1-2分300米 40-42秒 2 2-3分 13.7 14.2 400米 53-54秒 1 3-5分 15.8 17.3
3.2.2.2、专项体能训练期则由主教练针对运动员在专项中的技术需求,提出强化机能要求,由体能教练给出方式和方法,主教练进行以快速力量为主的个性化训练。
在张*的百米成绩是11.3秒,在分析百米速度的过程中,发现启动速度很慢,这就意味着大腿前后肌群的相对力量有着明显的不足,这就需要大量的力量练习,训练中杠铃是必不可少的,需要进行大负荷的力量训练,同时需要对很多小肌肉群进行训练。力量训练的过程是对神经系统进行刺激的过程,通过低量、高强度的力量刺激,增强运动员的神经对其肌肉的控制能力,又通过力量训练与速度的结合达到提高神经控制肌肉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所以力量训练遵循高强度,小量的特点,在杠铃练习中每个重量上的练习次数保持在8次左右,负荷量逐渐增加,杠铃重量增加快速,每次均要达到运动员的极限重量。根据张*的基础力量中大腿力量较为薄弱,肌肉长度较好的特点,首先从60Kg深蹲跳8次;100Kg、140Kg半蹲8-10次;160Kg5-8次;180Kg3-5次;210Kg1-3次的力量练习,保证通过刺激体内酶的活性来提高肌肉力量,防止出现大肌肉块状发展,肌肉体积过分增加,影响肌肉柔韧性和弹性。这种快速力量递增法的力量训练一定要控制好训练的强度和恢复。另外再进行一些抗阻训练,利用橡胶带、杠铃片等进行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提高大小肌肉群之间的协同力量作用,并能极大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具体力量训练安排示例如表4)
表4 快速力量训练安排示例表项目 负荷重量 次数 间隔时间 组数 增加负荷量深蹲 60-70Kg 8-12 2-3分 3 10Kg半蹲 120-160Kg 6-8 3-5分 1 20Kg 1/4蹲 180-200Kg 3-5 3-5分 1 20Kg
3.2.2.3、技术储备期是主教练和科研团队共同研究和制定个性化、最优化训练计划的关键时期,对运动员通过视频对比法,进行技术诊断和直观性训练。
训练团队把张*的技术录成视频,与刘翔的技术视频进行对比,看刘翔的视频并不是单纯的去模仿动作,而是在视频的对比中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进,从而提升跨栏成绩,因为身体条件各方面和刘翔的数据接近,所以拍摄视频与刘翔技术做对比,为了更清楚的发现问题,更多的是在视频中截图1对比,每个训练课针对视频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并进行测成绩验证动作的效果。如下举例说明,在距离比赛三个月的视频截图如下图2。通过与刘翔的过栏作对比可发现过栏时距离栏架过高,这就影响了过栏的向前性,速度减慢,身体重心起伏加大,影响栏间节奏,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找到相应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经验总结找到如下几点解决方法:(1)增加起跨点的距离;(2)形成摆动腿前摆时大腿抬起高度达到栏上即刻便形成小腿前压,两肩前探姿势;(3)减小起跨角。在改进这些技术动作和增加相应的力量之后,反复练习直至技术稳定成熟,之后再继续使用此方法不断找出不足之处,再加以改进,使用此方法,距离比赛已经还剩下一个半月的时候,再观察这时候的视频截图如图3所示。
图1 刘翔栏上技术截图
图2 张*赛前3.0个月栏上技术视频截图
图3 张*赛前1.5个月栏上技术视频截图
图4 张*赛前0.5个月栏上技术视频截图
在达到一定的力量和速度之后就需要过栏技术的训练了,首先要进行大量的跨栏技术辅助练习,然后才能进行过栏训练,在辅助练习中主要有高频跑摆动腿栏侧过栏、高频跑起跨腿栏侧过栏、栏间一步过栏、支撑摆动腿徒手攻摆练习、栏间5步练习等等,主要是提高攻摆退与起跨腿的技术。技术已经相对规范,动作表现也成熟了很多,但是在摆臂方面幅度过大,这就相应的增加过栏时间,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影响下次过栏,所以再技术改进时需要做到如下方法:(1)向前探肩时保持双肩与栏架保持平行;(2)缩小大小臂之间的夹角保持夹角屈肘90-135度;(3)前臂摆动有力,当摆过肩轴以后迅速屈肘内收,积极摆向体后。具体技术见视频截图4所示。
3.2.2.4、赛前调整期和比赛期,模拟比赛,检验训练效果,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医疗指导,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
跨栏跑需要的是短时间、高速度。速度是决定性的关键,但并不是说有了好的短跑速度,就一定会有高水平的跨栏成绩,主要是强调速度耐力对提高跨栏成绩的重要性。所以还必须要有优秀的过栏技术和良好的节奏,最重要的是能够把速度与过栏技术相结合,随后达到全身协调的良好节奏。科研团队每次模拟比赛期间都有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监测,及时对运动员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提出指导意见,保障主教练在比赛前和比赛期间对于运动员状态调整的效果,保证运动员在高度紧张的竞技比赛中能保持良好的身体协调发力的节奏感。比赛期间高度的团队融合保证了每个运动员参赛期间都有主教练亲自指导进行准备活动、赛中指导和赛后的体能心理调整和恢复。同时,比赛日参赛运动员的准备活动和恢复都有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促进了运动员在比赛中高竞技水平的出现和保持,整个训练和比赛阶段无伤病出现,最终运动员能够从零基础开始训练,经历短短4个月的训练时间,在省运动会上取得15秒24的成绩,验证了复合型训练团队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4、我院复合型训练团队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和实施建议
4.1、我院复合型训练团队运行中存在的不足
4.1.1、复合型训练团队针对110米栏训练中生理生化指标的运用,还不能充分与运动训练强度与量的监控相互促进,还要从训练检测指标的设计和应用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4.1.2、我院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中对于运动员团队的建设的资金问题存在巨大缺陷,对于运动员训练后的营养餐补和参赛奖励机制不足,严重影响运动员选拔和参训积极性的调动。
4.1.3、科研团队和医疗团队的在年终绩效考评中,不能根据运动员获得的成绩获得应有的绩效,严重制约了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4.2、高校实施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建议
4.2.1、复合型训练团队的构建要与本校学科成员的专业知识,现有软硬件条件相结合,更需要每一位团队成员具有奉献精神和强烈的团队意识,发挥科研、训练和后勤团队的集体智慧,有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4.2.2、处理好复合型训练团队合作的动力问题,加大科研团队、医疗团队在训练中的保障作用,合作训练是团队建设的核心问题,学校应以团队建设动力保障为突破口,密切田径训练工作相关人员的奖励机制。
4.2.3、学校管理机构应从提高实践科学训练的角度,把握复合型训练团队合作模式,深刻认识团队合作的本质与条件,了解团队合作的范围、特点等情况,提高团队合作水平,为训练团队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田径》 网址: http://www.tjzzs.cn/qikandaodu/2020/0916/439.html
上一篇:如何将体育游戏与田径教学相结合
下一篇:对中学生100米跑起跑训练方法的研究与讨论